无人机行业应用如何更好发展?
谈到无人机,你会想到什么?是公园广场上兴趣爱好者手中的无人机飞行器?是旷野山区中无人机的测绘拍摄?还是各大庆祝活动中的无人机编队表演?毋庸置疑,这些都是无人机为我们带来的直观感受,昔日只与我们在电视新闻中相见的无人机,如今也大量应用于民用领域,走进了日常百姓的生活。
近年来,随着卫星定位系统的成熟、电子与无线电控制技术的改进,商用无人机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由于无人机具有高空灵活且不受地形限制的优点,在巡逻、巡检、安防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也让该领域的智能化与高效化得到了提升。
但伴随着无人机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以及成本的逐步下降,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已经从最初的短时间、非连续以及需要人为干预的场景,转化到连续、非人工干预的应用场景之中。传统的无人机应用体系在人员编制、技术水平、成本与管理等方面的局限性越来越凸显,已经成为制约无人机产业拓宽应用市场的主要因素。
理论上,通过无人机每日自动巡航测绘定位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帮助导航卫星完成精准定位,满足无人驾驶需求。但是,由于传统无人机应用体系的局限性,无人机缺乏独立性,依靠人工每日翻越崇山峻岭去为无人机充电,显然与现实不符。因此,为无人机搭建适合的“无人机机场”便尤为重要。
在业界,随着无人机在行业应用中越来越广泛,正在不断推动着无人机机场技术的迅速发展,像建设“充电桩”一样建设无人机自动化机场的理念也逐步被业界接受并推广。因此,自动化无人机场应运而生,通过实现无人机的自动起降、自动巡航、自动充电,解决无人机在行业应用中的局限性问题。
伴随着产业升级,企业、政府的数字化转型,无人机应用的场景越来越多,无人机产业发展也从当初的良莠不齐,向更加全面化的发展。而如今无人机机场的市场大规模应用,也反映出无人机发展将走向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