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植保无人机推动农田无人化
发布时间:2020-11-12 作者:master 阅读次数:689
在农业工作中,我们时长会用到无人机,比如连续下雨的天气,高端地面机器是没有办法开进田里工作,但是大片的土豆需要一周打一次药,就很需要无人机。”11月9日,大疆在内蒙古地区的一名代理商这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这名代理商此番是为前来参加大疆新一代农业植保无人机的发布会。当天,大疆创新分别推出轻量款T10和数字旗舰T30两款农业植保无人机,这是根据南北方不同农田规划需要,而衍生出的差异化品类。除无人机产品之外,还发布了智能充电器、智慧农业云平台等,这也显示出农业植保无人机领域在走向相对细分和成熟的阶段。
据悉,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干扰之下,对于农业植保无人机接受程度较高的地区,无人机的使用诉求在愈发普及开来。
1、农机产品走向细分
农业植保无人机在走向更加亲民化、低技术门槛要求的使用阶段。
在北方,大多是大面积土地,对无人机的续航、处理能力要求会更多;南方则多为田埂小道,需要更小型化的植保机型,且自用为主的农户对这类相对性价比产品诉求更高。
来自大疆农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大疆植保机全国保有量突破7万台,2020年作业面积突破5亿亩次,作业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100多种作物。
2、拓宽覆盖半径
大疆农业植保无人机今年整体销量单年超过4万台,在黑龙江地区的水稻市场作业,该品牌的覆盖面大约已达到50%-60%。
海外也不甘示弱。截至今年上半年,大疆农业植保无人机在全球取得了销售翻番的增速,海外被视为是潜力很大的市场,也会是大疆未来主攻的方向之一。
日韩国家是被植保无人机教育很多年的成熟市场,大疆稳定在60%-70%的市场占有率;
东南亚、拉美是增长潜力最大的第一梯队国家,其经济水平、作业环境与中国类似,而且有很多华裔,因此推广难度小很多。
第二梯队包括欧洲、北美、澳新等区域,当地特征是GDP很高、经济发展程度可以满足植保无人机的销售需求,但这些地方的环境特征是土地太规整、农业太现代化、基础设施齐全,因此无人机推广需要一定时间和成本。当然开拓潜力还是很大。
“根据农科院相关专家的估算,在国内耕地中,有30%适合采用无人机做植保作业,但目前其实也就覆盖了10%。如果要说大疆农业的目标,那就是覆盖全球适合飞防作业的耕地和林地,当然那还很遥远。”谢阗地向记者补充道。
当然,一切的演进程度取决于整体行业和市场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大疆农业在2015年开始发布国内第一款量产可作业的植保无人机,但当时很快遇到了不少挑战。
“我们在不断地迭代,大疆的团队开始扩张,有更多工程师要下水田,甚至2017年开始做全国的落地售后,很多模式是摸索出来的,没有可以借鉴参考的对象。今年植保无人机开始针对果树领域,要做到效果超越以往的作业模式,也是有难度的。”他续称,最重要的还是要改变传统农业的现状,从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推广精准农业,在这个过程自然而然产生商业收益。
据介绍,从2019年以后,大疆方面发现,农业植保无人机产业已经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这名代理商此番是为前来参加大疆新一代农业植保无人机的发布会。当天,大疆创新分别推出轻量款T10和数字旗舰T30两款农业植保无人机,这是根据南北方不同农田规划需要,而衍生出的差异化品类。除无人机产品之外,还发布了智能充电器、智慧农业云平台等,这也显示出农业植保无人机领域在走向相对细分和成熟的阶段。
据悉,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干扰之下,对于农业植保无人机接受程度较高的地区,无人机的使用诉求在愈发普及开来。
1、农机产品走向细分
农业植保无人机在走向更加亲民化、低技术门槛要求的使用阶段。
在北方,大多是大面积土地,对无人机的续航、处理能力要求会更多;南方则多为田埂小道,需要更小型化的植保机型,且自用为主的农户对这类相对性价比产品诉求更高。
来自大疆农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大疆植保机全国保有量突破7万台,2020年作业面积突破5亿亩次,作业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100多种作物。
2、拓宽覆盖半径
大疆农业植保无人机今年整体销量单年超过4万台,在黑龙江地区的水稻市场作业,该品牌的覆盖面大约已达到50%-60%。
海外也不甘示弱。截至今年上半年,大疆农业植保无人机在全球取得了销售翻番的增速,海外被视为是潜力很大的市场,也会是大疆未来主攻的方向之一。
日韩国家是被植保无人机教育很多年的成熟市场,大疆稳定在60%-70%的市场占有率;
东南亚、拉美是增长潜力最大的第一梯队国家,其经济水平、作业环境与中国类似,而且有很多华裔,因此推广难度小很多。
第二梯队包括欧洲、北美、澳新等区域,当地特征是GDP很高、经济发展程度可以满足植保无人机的销售需求,但这些地方的环境特征是土地太规整、农业太现代化、基础设施齐全,因此无人机推广需要一定时间和成本。当然开拓潜力还是很大。
“根据农科院相关专家的估算,在国内耕地中,有30%适合采用无人机做植保作业,但目前其实也就覆盖了10%。如果要说大疆农业的目标,那就是覆盖全球适合飞防作业的耕地和林地,当然那还很遥远。”谢阗地向记者补充道。
当然,一切的演进程度取决于整体行业和市场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大疆农业在2015年开始发布国内第一款量产可作业的植保无人机,但当时很快遇到了不少挑战。
“我们在不断地迭代,大疆的团队开始扩张,有更多工程师要下水田,甚至2017年开始做全国的落地售后,很多模式是摸索出来的,没有可以借鉴参考的对象。今年植保无人机开始针对果树领域,要做到效果超越以往的作业模式,也是有难度的。”他续称,最重要的还是要改变传统农业的现状,从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推广精准农业,在这个过程自然而然产生商业收益。
据介绍,从2019年以后,大疆方面发现,农业植保无人机产业已经进入良性循环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