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退役军人创业:投入无人机植保行业,业务做到一年1300多万
发布时间:2024-02-01 作者:master 阅读次数:296
提起无人机,可能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用于航拍,可是你知道吗?济南的一位退役军人,从用无人机给农家人喷洒农药开始,发展到为林业植保,去年更是做到了千万元以上的产值。未来,他还要打通无人机植保的痛点,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无人机流畅调集协同工作。
据了解,边防连承担着200公里边境线的巡逻任务,巡逻一次天气好的时候需要一整天,天气不好三天才能走完,而任务的要求是一周两次巡逻。
到了冬天大雪封路,他们就用无人机巡逻。在这里,宝音图第一次接触无人机。“入伍后,令行禁止,养成了我遇到困难从不退缩的性格,这两年的军旅生活是我人生很好的成长经历。”说起部队两年的艰苦生活,宝音图说当兵其实没有当够。
从部队退伍后,他再次来到学校,并在2016年毕业。由于在部队接触到了无人机,他打算在无人机领域崭露头角。
从求着给人打药到供不应求
出身农村的宝音图,对农业有很深的了解。他基于对农业的了解,看准了无人机植保(喷洒农药防病虫害)的“蓝海”。“普通的农家人都是年龄大的,背着喷雾器打农药,又辛苦又不安全,如果价格合适,这个业务未来肯定有大的业务空间”。于是,他和另外三个合作伙伴,凑7万元买了两架无人机,开始了创业的艰辛之路。说起自己的创业资金,宝音图说,基本都是他大学期间送大桶水、洗衣服等勤工俭学赚的。
带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创业中,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社会却给了他无情的“毒打”。“两个月一个订单也没有,农民一听我们用无人机打药直摇头,压根不相信我们,脸上的疑惑似乎在说,这个玩意能靠谱?”怎么办?市场不认可是他们最大的问题。尽管磨破了嘴皮子,却得不到想要的正向回应。无奈之下,他们以退为进,找了一家种了30亩地的人家,提出给他们免费打药,“您看效果,如果效果好,您以后找我们。”对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很勉强地同意了,“30亩地,我们半小时就打完了,打得又快又好。”
一天1000多元的收入
就这样,靠着免费试打,宝音图他们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于是村民围上来,“多少钱一亩?”“十元。”一传十,十传百,更多村民来找他们打药,“我记得免费打完30亩地后,当天我们就飞了100多亩地,从那时起一下子就打开了市场。”
他们将打药的场景拍成视频,让更多的村民观看,以此打开了业务的销路。“一出去就能有1000多元的收入,后来我们发展到自己养着十几架无人机。”从2018年开始,他们开始接到来自农业农村局的政府订单,业务量开始陡然上升。
渐渐地,他们走出了济南,在山东各地承揽业务。宝音图说,他记得济宁泗水是他们接到的济南以外第一个大单子,“一下11万亩,我们拿下单子后,从外地调集了40多架无人机一块参与,6天就完成了订单。”通过这次调集,也渐渐形成了一个山东无人机植保的联盟,“工期都有硬性要求,而且时间很短,只有靠大家一起努力。”就这样,最终他们这个联盟里有1000多架无人机,只要有大单子,联盟里就互相帮忙。
农业植保竞争白热化转向林业
业务的发展,也随之带来了问题。随着规模越来越大,成本就相应增加。但是农业植保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闲暇时无人机就处于闲置状态。
2020年,宝音图经过摸索,推出了合伙制。不再完全靠自己养人养无人机,而是大家根据订单一起合作。这次转变,让他的企业开始轻装上阵,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从2020年开始,他将注意力集中到林业上,“那时的林业都用直升飞机打药,但是由于高度大,药雾弥漫,紧挨着林业的一些养殖户因此受灾,这样就需要赔偿。”于是,林业部门就划定一定隔离区域,但是这些隔离区域也必须打药,所以无人机参与林业植保就凸显出价值。
于是,宝音图开始参与烟台和威海等地的黑森林飞防植保项目。利用无人机,给直升机做补充喷洒防病虫害。不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虽然无人机不会造成农药扩散,但是由于喷头只有5米的距离,导致药物大都喷到了树梢上。“林业需要整棵树都要喷药,至少要15米的喷射距离,只喷树梢效果不好。”在林业部门提出要求后,他们研发了玉树林丰喷洒系统,这个系统目前拿到了32项知识产权,实现了对林业树木的全身喷洒。
据了解,边防连承担着200公里边境线的巡逻任务,巡逻一次天气好的时候需要一整天,天气不好三天才能走完,而任务的要求是一周两次巡逻。
到了冬天大雪封路,他们就用无人机巡逻。在这里,宝音图第一次接触无人机。“入伍后,令行禁止,养成了我遇到困难从不退缩的性格,这两年的军旅生活是我人生很好的成长经历。”说起部队两年的艰苦生活,宝音图说当兵其实没有当够。
从部队退伍后,他再次来到学校,并在2016年毕业。由于在部队接触到了无人机,他打算在无人机领域崭露头角。
从求着给人打药到供不应求
出身农村的宝音图,对农业有很深的了解。他基于对农业的了解,看准了无人机植保(喷洒农药防病虫害)的“蓝海”。“普通的农家人都是年龄大的,背着喷雾器打农药,又辛苦又不安全,如果价格合适,这个业务未来肯定有大的业务空间”。于是,他和另外三个合作伙伴,凑7万元买了两架无人机,开始了创业的艰辛之路。说起自己的创业资金,宝音图说,基本都是他大学期间送大桶水、洗衣服等勤工俭学赚的。
带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创业中,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社会却给了他无情的“毒打”。“两个月一个订单也没有,农民一听我们用无人机打药直摇头,压根不相信我们,脸上的疑惑似乎在说,这个玩意能靠谱?”怎么办?市场不认可是他们最大的问题。尽管磨破了嘴皮子,却得不到想要的正向回应。无奈之下,他们以退为进,找了一家种了30亩地的人家,提出给他们免费打药,“您看效果,如果效果好,您以后找我们。”对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很勉强地同意了,“30亩地,我们半小时就打完了,打得又快又好。”
一天1000多元的收入
就这样,靠着免费试打,宝音图他们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于是村民围上来,“多少钱一亩?”“十元。”一传十,十传百,更多村民来找他们打药,“我记得免费打完30亩地后,当天我们就飞了100多亩地,从那时起一下子就打开了市场。”
他们将打药的场景拍成视频,让更多的村民观看,以此打开了业务的销路。“一出去就能有1000多元的收入,后来我们发展到自己养着十几架无人机。”从2018年开始,他们开始接到来自农业农村局的政府订单,业务量开始陡然上升。
渐渐地,他们走出了济南,在山东各地承揽业务。宝音图说,他记得济宁泗水是他们接到的济南以外第一个大单子,“一下11万亩,我们拿下单子后,从外地调集了40多架无人机一块参与,6天就完成了订单。”通过这次调集,也渐渐形成了一个山东无人机植保的联盟,“工期都有硬性要求,而且时间很短,只有靠大家一起努力。”就这样,最终他们这个联盟里有1000多架无人机,只要有大单子,联盟里就互相帮忙。
农业植保竞争白热化转向林业
业务的发展,也随之带来了问题。随着规模越来越大,成本就相应增加。但是农业植保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闲暇时无人机就处于闲置状态。
2020年,宝音图经过摸索,推出了合伙制。不再完全靠自己养人养无人机,而是大家根据订单一起合作。这次转变,让他的企业开始轻装上阵,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从2020年开始,他将注意力集中到林业上,“那时的林业都用直升飞机打药,但是由于高度大,药雾弥漫,紧挨着林业的一些养殖户因此受灾,这样就需要赔偿。”于是,林业部门就划定一定隔离区域,但是这些隔离区域也必须打药,所以无人机参与林业植保就凸显出价值。
于是,宝音图开始参与烟台和威海等地的黑森林飞防植保项目。利用无人机,给直升机做补充喷洒防病虫害。不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虽然无人机不会造成农药扩散,但是由于喷头只有5米的距离,导致药物大都喷到了树梢上。“林业需要整棵树都要喷药,至少要15米的喷射距离,只喷树梢效果不好。”在林业部门提出要求后,他们研发了玉树林丰喷洒系统,这个系统目前拿到了32项知识产权,实现了对林业树木的全身喷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