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十四五通航发展专项规划》:将发布中国民航无人机发展战略 2025年无人机企业达18000家
民航局近日印发《“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新型智能无人驾驶航空器驱动的低空新经济,到2025年,无人机企业、无人机飞行小时数、无人机驾驶员执照持有数均大幅增长,同时将制定无人机运行管理技术发展路线图,发布中国民航无人机发展战略。
根据规划透露,民航局计划在2025年将无人机企业数量提升至18000家,通航飞行量(含无人机)达450万小时(其中: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飞行量到2025年达250万小时),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持有数2025年达22万人。
在应用服务拓展领域,民航局将支持无人机在农林牧渔、航空摄影、电力巡线、遥感测绘、物流配送等多个领域应用,深化无人机在路政巡查、信息通信、环境保护、工程建设、消防安全、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医疗卫生等领域应用,推动形成支撑先进制造业的无人机服务作业体系,并支持以无人机全产业链发展为重点的低空经济区建设。
在农业领域,民航局将在高原、山区和偏远地区推广无人机植保作业服务,在物流方面,推动无人机有机融入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低空无人机物流配送体系试点,探索构建无人机低空物流配送航线网络,这也是呼应此前国家有关部委和深圳市推出的相关发展规划。
文件还提到民航局鼓励载人无人驾驶等新型航空器的发展,但着墨不多,考虑到这是一个相对更为新兴的领域,未来的发展情况和政策支持,还需要业界继续探索。
在为无人机产业发展的配套规章标准方面,十四五期间,民航局将积极配合并推动出台《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 ,制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运行管理规定》 及配套规范性文件,明确无人机的注册登记、适航管理、人员资质、空管运行、市场运营等要求。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民航局将重点加快运营、适航、人员、数据和网络安全等方面标准制定。
民航局目前已经在进行第二批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建设的审核工作,未来将继续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不同场景下的运行概念、风险评估、技术试验和验证飞行。在运营管理方面,将进一步构建以UOM 为核心的数字化监管服务平台,并完善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自动化实践考试功能,优化人员执照管理。
在支持产业发展的同时,民航局也支持地方政府对无人机实施公共安全监管,加大对无人机违法飞行的查处力度,支持协会等社团组织引导和督促产业各类主体依法生产、经营、使用无人机。
民航局将推广委任代表制度,优化适航审定;同时将制定无人机运行管理技术发展路线图,发布中国民航无人机发展战略。
规划也提出了民用无人机应用技术研究平台建设目标,具体包括:
无人机运行管理实验室———服务无人机运行管理工具的评估、测试与验证,对我国民用无人机运行概念、运行安全评估、系统可操作性等系统运行要素进行仿真与实地测试、评估与验证。开展无人机标准运行场景数字仿真、实物 / 半实物仿真以及运行环境建设。
无人机检测检验实验室———对民用无人机的适航管理、规则程序与标准开展研究。开展无人机检测检验环境建设,服务于无人机适航管理的规则、程序与标准的孵化。
无人机交通管理实验室———研究民用无人机交通管理体系与模式,制定民用无人机交通管理运行概念和技术路线。研究民用无人机飞行空域精细化管理技术,提出空域规划、评估、多维信息化存储与展示方法。研究民用无人机飞行安全与间隔管理技术,制定民用无人机飞行间隔标准。研究民用无人机交通引导与控制技术,研发无人机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为破解民用无人机管控难题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