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农业无人机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下篇)
发布时间:2021-09-10 作者:master 阅读次数:837
农业无人机技术在国内的应用现状
近些年,我国也开始在农业领域应用无人机作业,在农业保险赔付、小面积农田的农药喷施、农情监测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依据现有农情需求,我国着力发展低空无人机遥感监测系统,弥补我国农业领域内对农田实时监测的不足。
1、无人机土壤湿度监测土壤湿度是水文、生态、农业等方面研究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地控制着陆面和大气之间水分及热量的输送和平衡。监测区域土壤湿度有利于控制区域内的水涝、干旱及农作物生态长势评估。传统的土壤湿度监测站不能满足大面积、长期的土壤湿度动态实时监测的要求,限制了其在农业信息化、自动化方面的发展及应用,而光学设备在高空中会受到云层的阻碍,使高空飞行设备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因此无人机的应用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无人机搭载可见光-近红外光设备作为检测手段,通过对比图像的各种空间分析特性,得到提高土壤湿度与包含信息的相关系数,保证了所建立的模型的高准确性,完成了土壤湿度的合理化监测。使用无人机进行土壤湿度监测具有成本低、时效性好、方便携带等多方面优点,在我国土地辽阔、地形类别复杂的前提下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2、无人机在农田喷洒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我国农田航空喷洒也逐渐引入了无人机,在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了航空农业喷洒的研究及应用,主要对森林、农垦区进行大规模的农田喷洒作业。我国拥有农用有人驾驶固定翼喷洒飞机 140 余架、直升机 60 余架,但仍有较多地区不适合使用大型有人喷洒飞机,使无人机喷洒成了一个新兴的农用设备产业。虽然农业用喷洒无人机在我国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喷洒无人机的应用将成为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个新兴领域。
3、无人机在植被覆盖度方面的监测研究植被覆盖度是描述地表植被分布的重要参数,在分析植被覆盖参数、评价区域内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指导农作物生产具有极高的预测价值。随着我国精准农业的推广及发展,依靠遥感检测农作物覆盖率变化已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监测手段。卫星光学遥感和人工地面采集数字影像作为我国的植被覆盖统计工作的通常做法,存在着易受云层遮挡的缺陷,且成本较高;而人工地面采集数字影像在受天气影响的同时又无法满足空间分辨率及时间分辨率的要求,在大面积范围应用时耗时耗力、效率较低。低空无人机的出现很好地弥补了卫星遥感的不足,提高了人工地面采集数字影响的效率,减少了人工及时间的浪费,提高了植被覆盖率监测的准确性。我国已将无人机监测植被覆盖率的手段应用到了冬小麦的覆盖率研究工作中,得到的数据即可监测冬小麦的覆盖率变化,又可以针对研究区域动态获取植被指数的阈值。
4、无人机在农业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将无人机应用到农业保险赔付中,解决了农业保险赔付中勘察定损难、缺少时效性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勘察工作的速度,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提高效率的同时确保了农田赔付勘察的准确性。农场管理规划系统也是农田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有的管理监测方式中,分为以有线技术搭建的传感器监测系统及以无线技术搭建的监测系统两种。无线监测系统较有线系统相比具有监测、传输距离长的优点,但在大型农场中做到大面积监测仍需要极高的设备成本。相比而言,无人机飞行平台搭载 CCD 相机、近红外设备与地面基站组成的低空监测系统,成本低、监测面积更大、全面性更强,配合地面实时监测传感器,可以使农场的管理更加立体化,具有更好的实用性及经济性,是未来农业管理的新方向。我国农业生产中,无人机作为监测手段及获取信息的工具已经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农业中的发展趋势已使农业生产过程向信息化、自动化、时效化发展,所提供的农业参数也将不断地服务于我国农业发展,使我国的精准农业进程不断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