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机+无人机将是未来空战新组合,歼-20是否应发展双座指挥版?
在当今时代的战场上,无人系统已经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无人机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战争中。起初,无人机只是作为一个监视平台出现,后来随着雷达、传感器、计算机系统的快速发展,无人机逐渐被武器化,并作为一种特殊的攻击武器被派上战场。能携带精确制导炸弹的无人机更是在战场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表现出了具备快速部署、超长作战时长、低成本高效益以及深入敌方环境并避免人员伤亡的能力,这些优势让无人机在军事领域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无人机也将势必改变未来空中战争的模式。
美国作为现代无人机系统的先驱,凭借着高端的科学技术不仅研制出了不同型号、多种用途的无人战机,也提出了越来越超前的军事理论和战术理念。目前,美国在无人机作战领域依旧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并不断尝试着其提出的相关未来无人作战的实验,可以说,美国正在引领着未来空战的发展趋势,而其提出的作战理念和战术配置也是其他国家纷纷效仿的对象。
当前,美国正在进行其“忠诚僚机”的项目计划,这是为了践行美国在多年以前就提出的“有人战机与无人战机结合作战”的理念。美国现在已经拥有全新的X系列先进验证机,再加上有人驾驶的试验机,说明“无人僚机”已经有了相适应配套“母机”的平台。而在美国的盟友中,也有不少国家在和美国一起试验该项目,其中澳大利亚空中近日宣布完成了“忠诚僚机”的首飞测试,并演练了有人战机和无人战机的协同作战能力。据报道,澳空军的“忠诚僚机”是由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同时美国不断地向其盟友出售F-22“猛禽”和F-35“闪电II”等先进五代机也是为了在未来战争中美国能起到绝对的主导的作用,从而在战略上取得先发优势。
在未来空战中,无人机将在自主飞行的基础上与有人战机实现智能编组和协同作战,从而扩大战机的作战任务范围,在战时,无人机将利用隐身能力像一支“利箭”直插对手防御空域,执行侦察、预警、打击和电子战等任务,实时给后方传输战场图像和情报信息,最大限度地提高空中态势感知能力,同时在必要时执行特殊的斩首行动,降低己方有人战机被击落的风险,从而在战场上占据对抗优势。
目前,这种“有人战机指挥无人战机”的作战方式已经成为军事强国的发展趋势,美国的“忠诚僚机”项目、俄罗斯的“猎人”项目等都是在这样的方向上进行着试验,并且美俄已经到了真机试验的阶段。我国同样作为大国,尤其是在日益激烈的竞争时代,自然不能在这一领域落后。近日,在一档军事节目中,就有专家提出如何让我国的五代机歼-20在未来空战中同样可以指挥众多无人机作战的问题。
有的专家认为,可以在歼-20原有的基础上升级为“双座”版本,但是总体数量不会太多,这样歼-20上的两个飞行员就可以执行不同的任务,将飞行驾驶、武器操控和无人机指挥的作战任务分担开来。如果是仅有一位飞行员,那么越来越多的繁重任务可能会让飞行员顾及不过来,在紧急情况和激烈的空中战场中,极有可能出现贻误战机的现象,从而导致战斗失败,甚至出现伤亡。
但也有专家认为,将歼-20升级为“双座”版本,这无疑会改变歼-20现有的结构框架和增加其重量,这对歼-20的机动性和隐身性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还会降低其作战半径和续航里程等技术指标,像美国的F-22、F-35以及俄罗斯的苏-57都还是单座版本,并没有因此出现双座版本,这也是美俄同样面临的棘手问题,如果因为这种有无/人战机的结合而丧失了五代机的超强特性,就显得得不偿失了。然而,为了满足未来空战的要求,只能在歼-20上增加一个人工智能飞行员,换句话说就是在歼-20的机载计算机中再安装一个可充当飞行员职能的航电系统,它负责对战场上瞬息万变态势的感知,具备在第一时间准确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并能对无人战机作出正确的指令。
事实上,高科技战争的作战任务终究还是需要高科技来完成,在越来越强调智能化、无人化作战的今天,再依靠增加人数来满足未来空战的需求显然是不符合发展趋势的,只有不断依靠尖端科技才能满足未来战争的实际要求,也才会在未来战争中取得优势,这是无数次经验得来的结果。目前,美国的F-22、F-35和XQ-58A“女武神”无人机已经实现了三型飞机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传输能力,俄罗斯的苏-57也能同时协调4架最新型的“猎人”重型无人机作战,这一切的基础都在于集成多机种联合目标传感器、分布式多孔径雷达系统、光电跟踪系统以及观察-调整-决策-行动的OODA循环系统等众多先进电子设备的配合使用。我国在智能和无人作战领域都属于后来者,不过近几年的发展确实很快,所以只有攻克了这些高尖端系统才能更好的在未来战争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