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在挪威史上最大的山体滑坡中,无人机如何成为核心救援工具?
发布时间:2021-07-30 作者:master 阅读次数:760
凌晨 4 点,挪威应急救援队接到警报。此时,室外气温低至零下 23°C,风速高达18.4米/秒,天气极度恶劣。救援队员需要尽快找到废墟中被困的受灾者,同时还面临着二次滑坡的风险。
救援队迅速部署了多台无人机,克服了低温和大风的影响,空地结合,定位、救援幸存者。救援工作整整持续了 40 天,无人机提供超过 270 小时的空中保障,这也成为有史以来欧洲最大的无人机救援行动。
红外热成像相机从空中采集受灾区域的数据。在无人机落地一小时内,第一张灾区红外三维模型生成了,并被同步给所有救援人员使用。救援队表示,红外模型对本次行动极为重要,因为它提供了全局的态势感知,让救援人员在黑夜中也能安全行动。此外,由于红外相片尺寸较小,极大缩短了建模的时间。
随着救援工作的深入展开,热成像在侦察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指挥中心持续观测无人机回传的热成像画面,通过感知人与建筑水泥、雪地的温差,及时发现被困或被埋的受灾者。
在救援行动中,直升机常用于快速侦察及接应受害者。但在侦察时,直升机视野狭窄,且灵活度有限。另外,直升机的旋翼桨叶产生的湍流量大,极可能带起来被毁房屋和杂物的残骸,对救援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
在本次搜救行动中,无人机与直升机一“搜”一“救”分工明确:无人机快速侦察,通过打点定位获取目标位置,并同步给直升机,指导直升机救起受困者。
在此次挪威山体滑坡事故后,消防员、警察、无人驾驶员、直升机飞行员、分析员甚至本地居民都参与到了救援行动中。在他们的背后,无人机提供的现场数据串联起了各方救援力量,协助他们完成各自的使命,并守护他们安全返航。
救援队迅速部署了多台无人机,克服了低温和大风的影响,空地结合,定位、救援幸存者。救援工作整整持续了 40 天,无人机提供超过 270 小时的空中保障,这也成为有史以来欧洲最大的无人机救援行动。
红外热成像相机从空中采集受灾区域的数据。在无人机落地一小时内,第一张灾区红外三维模型生成了,并被同步给所有救援人员使用。救援队表示,红外模型对本次行动极为重要,因为它提供了全局的态势感知,让救援人员在黑夜中也能安全行动。此外,由于红外相片尺寸较小,极大缩短了建模的时间。
随着救援工作的深入展开,热成像在侦察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指挥中心持续观测无人机回传的热成像画面,通过感知人与建筑水泥、雪地的温差,及时发现被困或被埋的受灾者。
在救援行动中,直升机常用于快速侦察及接应受害者。但在侦察时,直升机视野狭窄,且灵活度有限。另外,直升机的旋翼桨叶产生的湍流量大,极可能带起来被毁房屋和杂物的残骸,对救援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
在本次搜救行动中,无人机与直升机一“搜”一“救”分工明确:无人机快速侦察,通过打点定位获取目标位置,并同步给直升机,指导直升机救起受困者。
在此次挪威山体滑坡事故后,消防员、警察、无人驾驶员、直升机飞行员、分析员甚至本地居民都参与到了救援行动中。在他们的背后,无人机提供的现场数据串联起了各方救援力量,协助他们完成各自的使命,并守护他们安全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