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考虑推无人机送菜,但如何打通商业变现“最后一公里”?
人机物流是否很快就会迎接预想不到的美好局面?
在滴滴开始考虑无人机送菜的消息传出后,相信会有很多的乐观情绪洋溢。对于无人机物流而言,有“大佬”加持,当然是很幸福的事情。毕竟,滴滴刚推出首款定制网约车,加码共享出行和自动驾驶。这边厢似乎就开始了下一站业务考量。
疫情期间,无人机送菜业务确实是很好的解决方案。
这项业务看上去已经得到了滴滴总裁柳青的认可,但滴滴是否就此开始进入无人机物流赛道,则尚未可知。其重点,用柳青的话说,在于商业变现还需要一定时间。这样看来,所谓“考虑推无人机送菜业务”,至少目前对于滴滴而言还只是一种意向。
商业变现到底有多难,究竟还需要多久?有关这些问题,相信目前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尽管京东顺丰邮政三通一达菜鸟饿了么等早已在无人机物流赛道进行了布局,且其中有着干线支线末端的解决方案,但大范围的应用落地和商业变现还需要时间验证。
宇辰网曾就此咨询业内人士,对方称,怎么实现物流无人机技术、产品、运营和现有的物流需求、网络相结合,怎么样去提高物流运输效率的同时控制好成本,都是物流无人机应用的关键点。不过,从无人机行业来看,近年来各方面都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包括但不限于技术不断创新,适航政策频出,公众也对无人机的应用价值不断加深和认可。对于物流行业来讲,无人配送无疑是未来发展方向。
国内以顺丰为例,在有关物流无人机研发、测试、生产和运营体系方面,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日前,顺丰在回复投资者咨询时披露,其已全面掌握了物流无人机核心技术。截止2020年上半年,已申请及获得相关专利 347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占比近50%。根据顺丰的披露显示,2020年6月,顺丰《无人机物流配送运行规范》标准项目及顺丰参与的《快递无人机联合监管信息共享交换规范》项目被交通运输部纳入 2020 年交通运输标准化计划(第一批)。“自2017年8月率先获批试点以来,顺丰无人机逐步实现从赣南丘陵地区到西部高原山区的多场景常态化运营,安全运行超7万架次。
新冠疫情期间,在各级机关、政府的指导下,顺丰在武汉市、十堰市等多个地区提供小批量、多批次、点到点的医疗、民生物资物流解决方案及运输,累计飞行730余小时,飞行里程超2.2万公里,运输物资超20吨。”顺丰的多场景常态化运营方案看上去已然成熟,但大面积推广应用何时开启,依然需要拭目以待。业内目前主要的忧虑,除了性价比,至少还包括无人机配送的安全性,尤其是城市环境的末端配送问题。
目前,已经有众多参与者在有关无人机物流方面都已经可以做到从试点逐步过渡到了小规模商用的状态。但不可否认的是,商业变现,才是无人机物流亟待打通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