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完成无人机巡检,女“飞手”用效率确保用电安全
发布时间:2020-11-02 作者:master 阅读次数:608
作为重庆市电力公司唯一一位双料女“机长”,罗乐在五年工作生涯中,共飞行了近1000小时,参与完成无人机杆塔巡检5632基、通道2819公里,发现缺陷隐患1532项。
1基杆塔,16个定点部位拍照,10分钟巡视检查完成;从起飞拍摄到返航,罗乐只需几分钟,就能使无人机悬停在架空线路附近,对输电杆塔进行拍照;拍完后再根据巡检作业照片,对线路进行分析和整理。
2014年,刚从华北电力大学毕业的罗乐“投身”国网重庆检修公司,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技术员。“那个时候选择输电线路工程专业,就是想以后工作能经常在外面,少坐办公室。”罗乐告诉记者,“当时单位刚开设无人机班,我作为电力行业少有的女性技术员,便以’后浪’的身份被分配到班组里。实习那一年,除了爬杆、爬塔以外,还学会了在深山老林中开辟道路、躲避毒蛇。”
2015年,罗乐在成都温江岗前培训时,第一次尝试了“高空飞跃”。“当时铁塔高60米,我们爬上铁塔后,必须要跨越宽约1.2米的联接金具,才能踩到三角联板上,再爬行长约3米的绝缘子串,才能到达导线。虽然绑有安全带,但第一次在60米高的空中跳跃、转身、爬行一连串动作下来全身都在发抖。”罗乐回忆,“每次训练,最害怕的项目就是这个,因为没有扶手,全靠自身平衡力,所以每次走完线,手上基本全是汗。”
现在,罗乐已俨然一个女汉子,要让她爬塔登杆,几乎是轻车熟路,完全不在话下。
使用无人机巡检,不仅可以降低巡检人员的劳动强度与风险,还能提高巡线的精准度和工作效率,防止设备’带病’运行。”
罗乐说,“如果没有无人机的参与,像这种复杂的线路,同样的时间内,人工只能巡视20基左右铁塔,工作效率远不及现在的十分之一,而有了无人机,工作进程不仅高效,而且安全。”
随着智能运检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无人机被投入到输电线路运维工作中,解决以往人工巡检难以发现的死角难题。
罗乐刻苦钻研,结合实践,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研发了《无人机起降增稳装置的研制》、《无人机磁力计校正装置的研制》、《无人机巡检移动作业装置的研制》、《无人机锂电池智能充电装置的研制》、《无人机巡检照片自动归档装置》和《架空输电线路无人机测距装置的研制》6个创新型项目,先后荣获了中国水利水电质量管理协会二等奖,重庆市质量协会一等奖,重庆市重庆市电力公司一等奖等荣誉,同时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其中,2017完成的管理创新课题《基于无人机多维度应用的输电线路高效运检管理》荣获了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一等奖,极大提高了无人机巡检工作效率以及安全性。
未来,罗乐将更加专注于创新应用在工作中的提质增效,希望以无人机巡视为主,人巡为辅,解放运维人员的劳动力,从而调配出更多人员去关注通道外力破坏,更好地保障线路运行。
1基杆塔,16个定点部位拍照,10分钟巡视检查完成;从起飞拍摄到返航,罗乐只需几分钟,就能使无人机悬停在架空线路附近,对输电杆塔进行拍照;拍完后再根据巡检作业照片,对线路进行分析和整理。
2014年,刚从华北电力大学毕业的罗乐“投身”国网重庆检修公司,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技术员。“那个时候选择输电线路工程专业,就是想以后工作能经常在外面,少坐办公室。”罗乐告诉记者,“当时单位刚开设无人机班,我作为电力行业少有的女性技术员,便以’后浪’的身份被分配到班组里。实习那一年,除了爬杆、爬塔以外,还学会了在深山老林中开辟道路、躲避毒蛇。”
2015年,罗乐在成都温江岗前培训时,第一次尝试了“高空飞跃”。“当时铁塔高60米,我们爬上铁塔后,必须要跨越宽约1.2米的联接金具,才能踩到三角联板上,再爬行长约3米的绝缘子串,才能到达导线。虽然绑有安全带,但第一次在60米高的空中跳跃、转身、爬行一连串动作下来全身都在发抖。”罗乐回忆,“每次训练,最害怕的项目就是这个,因为没有扶手,全靠自身平衡力,所以每次走完线,手上基本全是汗。”
现在,罗乐已俨然一个女汉子,要让她爬塔登杆,几乎是轻车熟路,完全不在话下。
使用无人机巡检,不仅可以降低巡检人员的劳动强度与风险,还能提高巡线的精准度和工作效率,防止设备’带病’运行。”
罗乐说,“如果没有无人机的参与,像这种复杂的线路,同样的时间内,人工只能巡视20基左右铁塔,工作效率远不及现在的十分之一,而有了无人机,工作进程不仅高效,而且安全。”
随着智能运检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无人机被投入到输电线路运维工作中,解决以往人工巡检难以发现的死角难题。
罗乐刻苦钻研,结合实践,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研发了《无人机起降增稳装置的研制》、《无人机磁力计校正装置的研制》、《无人机巡检移动作业装置的研制》、《无人机锂电池智能充电装置的研制》、《无人机巡检照片自动归档装置》和《架空输电线路无人机测距装置的研制》6个创新型项目,先后荣获了中国水利水电质量管理协会二等奖,重庆市质量协会一等奖,重庆市重庆市电力公司一等奖等荣誉,同时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其中,2017完成的管理创新课题《基于无人机多维度应用的输电线路高效运检管理》荣获了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一等奖,极大提高了无人机巡检工作效率以及安全性。
未来,罗乐将更加专注于创新应用在工作中的提质增效,希望以无人机巡视为主,人巡为辅,解放运维人员的劳动力,从而调配出更多人员去关注通道外力破坏,更好地保障线路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