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中国无人机默默的担负起更多社会责任
发布时间:2019-11-22 作者:master 阅读次数:698
近年来无人机正悄悄的在各行各业普及,电力、农业、救援....出了日常作业外,这些快速、智能又勇敢的无人机还在应对各种灾祸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
每年的雨季都会看到洪水的新闻,洪水危险而且阻隔着救援,而无视地形限制的无人机在这时可以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2018年9月4日,在印度洪水受灾地区Ponnani的救援营地,一架中国制造的多旋翼无人机带来了Shifa在洪水中丢失的出生证明副本并安全运送到了当地居民的屋顶,同时,当地政府也用中国无人机携带专业载荷评估了水灾后该地受灾程度。
类似的事情在国内也不少:2017年7月,湖南,洪峰过境,96岁老人被困家中。正在采访的当地记者用无人机成功找到并定位其位置,最后救援队伍驾冲锋舟成功将其救走。
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大火,两架中国制造的大疆“御”Mavic Pro和经纬M210在救火时成为外媒热议的英雄,其携带的红外和可见光相机能实时关注火势帮助高压水枪实现精确的定点扑救,从而在关键时刻拯救了大教堂的两座钟楼。
无人机在消防中的巨大作用引起了海外网友的热议与点赞,但其实这在国内早已成为日常:2018年,重庆市渝中区,一个批发市场大面积燃烧,5个中队共70、80人一起参与灭火。但燃烧速度很快,火场情况又很复杂。消防支队较场口中队的一名一线消防员情急之下起飞自己的大疆Spark航拍无人机侦察火势,有“上帝视角”的加持再用水枪阻截便很快控制住了情况。
除了水火外,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也很可怕,一些情况下甚至地形改变、基础设施瘫痪,此时更是无人机大显身手的时候。2015年日本就启动了Drone Bird项目的众筹,以期在地震后用无人机快速生成灾区地图,因为哪怕用卫星绘图也需要等两天之久
近年来在一些灾害中,无人机又出现了全新的应用。2017年九寨沟地震,华为就启用了系留式(地面供电,可24小时飞行)的无人机基站,据称其可向方圆 50 平方公里以内的客户提供通信保障服务、同时服务 5400 个手机用户。
每年的雨季都会看到洪水的新闻,洪水危险而且阻隔着救援,而无视地形限制的无人机在这时可以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2018年9月4日,在印度洪水受灾地区Ponnani的救援营地,一架中国制造的多旋翼无人机带来了Shifa在洪水中丢失的出生证明副本并安全运送到了当地居民的屋顶,同时,当地政府也用中国无人机携带专业载荷评估了水灾后该地受灾程度。
类似的事情在国内也不少:2017年7月,湖南,洪峰过境,96岁老人被困家中。正在采访的当地记者用无人机成功找到并定位其位置,最后救援队伍驾冲锋舟成功将其救走。
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大火,两架中国制造的大疆“御”Mavic Pro和经纬M210在救火时成为外媒热议的英雄,其携带的红外和可见光相机能实时关注火势帮助高压水枪实现精确的定点扑救,从而在关键时刻拯救了大教堂的两座钟楼。
无人机在消防中的巨大作用引起了海外网友的热议与点赞,但其实这在国内早已成为日常:2018年,重庆市渝中区,一个批发市场大面积燃烧,5个中队共70、80人一起参与灭火。但燃烧速度很快,火场情况又很复杂。消防支队较场口中队的一名一线消防员情急之下起飞自己的大疆Spark航拍无人机侦察火势,有“上帝视角”的加持再用水枪阻截便很快控制住了情况。
除了水火外,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也很可怕,一些情况下甚至地形改变、基础设施瘫痪,此时更是无人机大显身手的时候。2015年日本就启动了Drone Bird项目的众筹,以期在地震后用无人机快速生成灾区地图,因为哪怕用卫星绘图也需要等两天之久
近年来在一些灾害中,无人机又出现了全新的应用。2017年九寨沟地震,华为就启用了系留式(地面供电,可24小时飞行)的无人机基站,据称其可向方圆 50 平方公里以内的客户提供通信保障服务、同时服务 5400 个手机用户。
有目共睹的是,中国民用无人机在越来越“接地气”的同时也悄悄地为社会做出了更多的贡献、并已经成功拯救了越来越多的生命。随着中国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它们未来还能承担起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呢?让我们拭目以待。